婚礼习俗
Wedding customs
DB真人七夕带TA看一场3000年前的绝美婚礼→
婚姻是人生大事。在制礼作乐的周代,夫妻关系被认为是人伦之始,是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,因此
《礼记·昏义》中说: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”在周代,从天子到百姓普遍奉行“同姓不婚”的原则。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“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”的观念,就是说如果同一宗族的男女结婚,将会不利于子孙的繁衍。今天,近亲结婚也是我国《婚姻法》所明文禁止的。
异性婚姻是礼制的要求,也是为了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融汇和联合。西周贵族的婚姻不仅是人生大事,更是国家大事,通过异性联姻加强联盟DB真人、巩固统治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。春秋时,秦国和晋国之间的世代联姻传为佳话,因此有了我们熟知的成语“秦晋之好”,用来代指两姓联姻。
鼎腹内底铸铭文“井姬归,亦列祖考夌公宗室,□孝祀孝祭,[弓魚](yú)伯作井姬用鼎簋”,表明此鼎是[弓魚]国国君[弓魚]伯为其妻井(xíng,通“邢”)姬所铸。井是国族名,姬姓DB真人,为周公后裔,在西周中期时是畿内大族、王室重臣。而[弓魚]国只是一个畿内小国,为了能在京畿之地立足,[弓魚]国世代和姬姓贵族联姻,以巩固与王室的关系。这件井姬附耳鼎就反映了[弓魚]国和井氏之间的联姻。
鬲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器物,主要用于炊煮粮食。这件单叔鬲的口沿内侧铸铭文“单叔作孟祁尊器,其万年永宝用”,表明它是单叔为其妻孟祁所铸的祭祀礼器。单是族氏名,叔为其家族排行;孟为国族名,祁为姓。
虢国是西周初年的重要姬姓封国,其开国国君是周文王之弟虢仲、虢叔。这件鬲的内壁铸有铭文“虢仲作姞尊鬲”,应是西周晚期虢氏家族后裔虢仲为他的妻子铸作的祭器。从铭文来看,虢仲的妻子为姞(jí)姓,属于两周时期和姬姓互通婚姻的贵族集团,这件虢仲鬲就是最直接的证据。
周礼中为婚姻大事专门制定有完备的婚礼仪式,称为“六礼”,奠定了我国古代婚姻的基本礼仪和习俗,影响直至今天。
议婚时,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表示婚配意愿,正式提出缔结婚姻的请求,被称为“纳采”。纳采用雁作为礼物。雁是候鸟,春去秋来,从不失信,雁的生死相许被认为是夫妇间忠贞不渝的象征。古人还认为雁能穿梭于阴阳之中,以雁为礼也象征男女的阴阳和顺。
媒人携雁来到女方家,向主人询问女子的姓氏、出生年月和时辰,称为“问名”。女家会设酒款待DB真人,这既是对媒人的感谢,也是对男家美意的回应。
问名之后,男家根据女子的相关信息,回到祖庙进行占卜,看联姻是否吉利。得到吉兆后,就要再次前往告知女家,依然以雁为礼,这称为“纳吉”。今天,很多地方也仍然保留着婚前合八字的传统。
纳吉后就是订婚的程序了。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送聘礼,意味着婚约正式缔结,称为“纳征”,也是现在送彩礼这一习俗的起源。西周时的聘礼通常是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、一束绢帛和两张鹿皮,寓意迎娶美丽的姑娘。后世下聘则多用金银财物,厚薄不一。
DB真人
男方选定婚礼吉日,再派媒人用雁到女家商请完婚日期,征得女方同意,这个确定婚礼时间的交流过程称为“请期”。
到了婚期,新郎驾车前往女方家里迎接新娘,称为“亲迎”,也就是今天所说的“接亲”。至此,“六礼”完备。古人非常重视婚礼的这一仪节,如果没有通过亲迎之礼成婚,会被认为不合礼制。
妇至,婿揖妇以入,共牢而食,合卺而酳(yìn),所以合体、同尊卑,以亲之也。——《礼记·昏义》
迎回新娘后,新郎新娘还将举行共牢与合卺(jǐn)之礼。牢是用作祭祀的牲畜,夫妻同食一牢,寓意两人地位平等、互相亲爱。
合卺就是把一个瓠瓜剖成两半,每瓢各做成酒杯一样的饮器,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,从此夫妻一体、永不分离。今天婚礼中喝交杯酒的习俗,就是来源于此。
看到这里,是不是觉得今天的婚礼流程和三千年前大差不差呢?其实西周时的婚礼也有很多和现在大不相同的地方。
比如婚礼的时间均在黄昏,正阴阳交接的时候举行,这也是“昏礼”这一名称的由来,后来才逐渐演变为“婚礼”。新人的婚服也不是后世主流的红色,而是以黑为主色调,只在衣服边缘饰以浅红色。婚礼之后,丈夫还会择日携妻子至宗庙告祭祖先,郑重以示。
虽然在现在的中国婚礼中,白色婚纱等西式元素广泛流行,但婚礼流程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,源自久远的三千年前。那时的婚嫁礼仪并不奢华,场面也不热烈,但仪式全程无一处不令我们感到庄重典雅、真挚美好,这或许正是周礼所蕴含的内在力量。